在参与批改AMC和Euclid考试的过程中,我观察到了一些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。以下是我对分数分布、解题策略以及考试评分标准的分析。
在我参与批改的两个组中,其中一个组的平均分令人担忧。这种分数分布反映了考生在解题能力上的差异,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,分数的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。
对于其中一个组的6-10题得分情况,图中的数据与官方每日得分情况相吻合。尤其是6-8题,考生的得分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,而9-10题能得2分的考生更是凤毛麟角。这表明,题目的难度和考生的准备程度之间存在较大差距。
关于泄题和买卖答案的问题,确实在阅卷之前就听闻了这种现象。然而,考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,究竟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理解“买卖答案”的解题策略呢?如果时间短,能完全理解解题策略并独立写出清晰步骤的考生,显然具备较强的实力;而仅仅记住答案却无法理解解题思路的考生,所面临的挑战则如同普通985院校与C9大学之间的鸿沟,难以跨越。
作为阅卷者,在批改几百份卷子的过程中,能够轻易识别出那些只记住答案却不明白关键步骤的考生。Euclid与AMC的本质区别在于,Euclid的题目全部是步骤题,评分严格依据关键步骤进行。如果考生的答案正确但缺少关键步骤,最多也只能获得答案分。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甚至有考生的答案完全一致,难道他们买的答案都是错的吗?
在解题过程中,步骤的书写至关重要。例如,针对8a几何推理题,解题步骤其实非常简洁,无论是使用相似三角形还是三角函数,通常只需在10步以内就能得出答案。然而,与国内对几何证明的严格书写要求不同,Euclid的评分重视关键步骤。如果考生仅仅画了一张图或加了辅助线,而没有明确指出哪些三角形相似,则无法得分。
这让我不禁思考:北美的学生是如何培养写出清晰步骤的能力的?从小到大的选择题教育,连标化考试也以选择题为主,学生又是如何锻炼出逻辑清晰的书写能力的呢?
从小培养学生写出逻辑清晰的步骤,显然是至关重要的。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AMC和Euclid等考试中取得好成绩,更是未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。希望通过这次阅卷的经验分享,能够引发更多关于考试评分与解题策略的思考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2023009024号-1